医药学中的生僻字合集有哪些
发布时间:2024-09-19 15:57:45来源:
在医药学中,存在许多生僻字,这些字往往与特定的医学概念、药物名称、解剖部位或疾病症状等相关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药学生僻字合集,以及它们的简要解释:
一、解剖学相关
- 骺(hóu):长骨两端的骨块或不规则骨、扁骨周缘的骨块,童年时骨骺与骨干之间有骺软骨,到成年时骺软骨骨化,骨骺和骨干结合在一起。
- 骶(dǐ):腰部下面的尾骨上面的一段骨头,由五块骶椎合成。
- 髂(qià):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,位于腰部下方,形状扁平,呈扇形。
- 胼胝体(pián zhī tǐ):联络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板,在大脑正中矢状切面上,胼胝体呈弓状。
- 囟(xìn)门:指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两块没有骨质的“天窗”,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,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。
二、药物及化学相关
- 嗪(qín):常见药物如氯丙嗪,是一种抗精神病药。
- 酰(xiān):常见药物如乙酰氨基酚,是一种解热镇痛药。
- 苷(gān):常见药物如强心苷,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。
- 铋(bì):常见药物如铋剂,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根除幽门螺杆菌。
- 唑(zuò):常见药物如奥美拉唑,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,用于治疗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等。
三、疾病及症状相关
- 疕(bǐ):一种皮肤病的症状,如牛皮癣等。
- 疡(yáng):疮、溃烂的意思,常用于描述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和感染。
- 疽(jū):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。
- 衄(nǜ):指出血,如鼻衄即鼻出血。
- 瘛瘲(chì zòng):中医上指痉挛的症状。
四、中医药相关
- 茳芏(jiāng dù):别名三棱草,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药用价值。
- 茯苓(fú líng):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的功效。
- 蘡薁(yīng yù):别名野葡萄、山葡萄,具有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的功效。
- 栝楼(guā lóu):葫芦科栝楼属植物,其干燥果实、种子和根均可入药。
- 豨莶草(xī xiān cǎo):菊科植物豨莶、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,具有祛风湿、通经络、清热解毒的功效。
以上仅是医药学中部分生僻字的示例,实际上还有更多与医学相关的生僻字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学习。这些生僻字不仅丰富了医药学的知识体系,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(责编: admin1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